2023-06-20

律所动态

6.20世界难民日丨愿世界和平

世界难民日是每年的6月20日,为了保证难民的基本权利,联合国于1951年召开了“难民和无国籍人地位全权代表会议”,通过了《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》,规定缔约国应给予其领土上的难民一定的人道主义待遇,包括:在初级教育、公共救济、劳动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给予国民待遇;在动产和不动产、自由职业、迁徙等方面给予至少不低于一般外国人并尽可能优惠的待遇;各国应尊重难民取得身份的权利,给予难民身份证件和保护他们不被驱逐出境,并尽可能便利难民的入籍。


俄乌冲突下的难民问题思考


据联合国难民署驻德国办事处的一份声明:已有超过790万乌克兰人逃离家园,另有590万人在乌克兰境内流离失所。德国大使馆指控,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引发二战后最大的难民浪潮,2022年期间德国捐出5.07亿欧元用于难民救助,这样是德国迄今为止最大的财政捐助。乌克兰总人口不过4000多万人,如今超过三分之一变成难民,在欧洲各国游荡,这些人该如何安置?

其次近1400万人如何安置,简单来说根本无法安置。一方面是此次难民人口数量太大,即便是只有790万人在欧洲流浪,依旧会对各国秩序造成严重的破坏。因此世界期盼和平! “世界难民日”的最终目标和终极关怀是:让世界不再有难民。这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所言,“产生难民的根本问题是战争和仇恨,而不是逃离家园的人们。”让我们拒绝战争、呼吁和平,也期待俄乌战争能够早日结束。

解决难民问题一般采用三种办法:自愿遣返、就地融合和第三国安置。


中国对难民又有3点主张:


标本兼治国际合作客观中立


全球难民形势持续恶化,难民人数达二战以来最高值,人道主义救援资金缺口严重。大多数难民集中在发展中国家,给接收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带来沉重负担。部分发达国家民众对难民的排外情绪上升,难民问题政治化趋势更加严重。


在国际社会不懈努力下,全球难民治理面临重要契机。中方主张,第一,坚持标本兼治的理念。一方面要加大对难民署和有关难民接收国的支持力度,消除针对难民的排外、歧视现象。另一方面要着力解决社会不稳定和发展不平衡等根源问题,通过对话解决争端,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援助,为难民返乡创造条件,推动难民来源国稳定发展。


第二,突出国际合作的精神。《难民问题全面响应框架》正在部分国家试点,难民署应及时总结经验做法,为制定《难民问题全球契约》提供参考。契约谈判应坚持成员国主导和联合国主渠道作用,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,循序渐进加以推进。在难民接收与安置问题上,要综合考虑难民问题的历史经纬以及各国国情和实际承受能力。


第三,秉持客观中立的原则。客观中立、非政治化是国际人道主义事业的基本原则,是确保国际难民保护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。国际社会在处理难民事务时,应秉持客观中立的原则,避免对有关国家的内部事务造成干涉,防止国际难民保护机制被政治化和滥用。

我们能做什么?  为难民服务。

《世界人权宣言》第26条写道:教育是保护人类尊严的基本工具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力于促进移民和难民教师和学生的权利,建立包容性的教育环境,让流离失所的儿童和青年拥有受教育的机会。国际难民协会在非洲的几个难民营服务。在为难民服务时,热情好客是一个很好的起点。我们一些人可以亲自参与在难民中的事工。难民们不知该如何主宰自己的命运、希望世界倾听他们的故事、也很想拥有自己的梦想家园。他们还需要被世界温柔以待!让我们从唤起一些希望开始。


注: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